如果你知道愛車相比老款輕了100公斤,第一反應是什么?不用張嘴了,我來幫你們說,偷工減料。但當下有不少車型依然在減重路上越走越遠,其中還不乏月銷過萬的主流車型,比如銷冠SUV哈弗H6。
最新的第三代H6除了表面上的配置、動力提升外,更令茶哥關注的是,其在車身制造上采用了包洛式骨架。更具體來講,第三代H6通過優(yōu)化車身框架、零部件斷面結(jié)構、應用更高比例的輕量化材料,使新車在白車身重量相比二代有44kg下降,同時車身總重量更是減少100公斤以上。
對于很多人來說,重量越大是說明車身越堅固、質(zhì)量越好的直接證明。反之,質(zhì)量降低就等于車企“偷工減料”、暗自減配,但真的是這樣嗎?
我們以默認車身沉重的美系車為例,早在2016年別克全新君越早已偷偷減起了“肥”。當時全新君越通過車身構架優(yōu)化、應用輕量化材料、采用先進工藝等方式,將白車身減重90公斤,整車更是減輕200公斤。
無獨有偶,華晨寶馬花巨資投建的工業(yè)4.0新大東工廠,除了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生產(chǎn)效率以外,更是讓寶馬的國產(chǎn)車型應用更輕便的碳纖維內(nèi)核、鋁合金件、深沖壓鋼的渠道,從而實現(xiàn)車型減重。
就以寶馬5系Li為例,在工業(yè)4.0的加持下,白車身減重50余公斤,整車減重130公斤。看完以上種種舉措,如果減重純屬是為了偷工減料,那廠家花巨資投建新廠房、采用成本更高的新材料,豈不是本末倒置的冤大頭?謠言不攻自破。
為何車企都在斥資做“減肥”?
很明顯,首要原因就是車身過重衍生出不少缺點。就以大家的知識誤區(qū)為例,大多數(shù)消費者都會認為,車身越重,車型濾震效果越好。其實不然,車型在濾震過程中,除了接觸地面的輪胎外,懸掛系統(tǒng)的彈簧、避震筒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(huán)。當車身重量較大時,彈簧為了可以支撐起車身重量,則要使用剛度更高的彈簧。換而言之,車輛行駛在爛路時,剛度更高、更硬的彈簧反而會對濾震水平產(chǎn)生負面影響。
當然,在不提升彈簧剛度的前提下,還可以通過拉長彈簧長度來平衡濾震水平,但破壞車身設計、影響上下車便捷程度、入侵車廂空間,這些負面效果消費者又是否能承受呢?答案很明顯。
車身沉重并不可取,而降低車身重量,優(yōu)勢也同樣突出。除了消除了懸掛濾震的瓶頸外。咱們再聊點消費者能看得見的。
上面說的第三代哈弗H6在減重之后,使得在同等動力條件下,第三代哈弗H6的車身性能提升了10%,而油耗更是降低14.5%。寶馬5系通過減輕車重以及優(yōu)化車身框架,不僅降低油耗,還提升了車型的極限操控表現(xiàn),可謂是一箭雙雕。
你們想問的,我也知道。車型“偷輕”下,車身安全性能不會減弱嗎?用別克君越作為例子,君越為了減輕車重,A柱采用1500MPa的PHS熱成型超高強度鋼材。高強度鋼的應用不單止降低了車身的重量,而且更高的強度也提高了車廂內(nèi)部的有效保護。
更讓人意外的是,高強度鋼的應用使全新一代君越A柱橫截面積還縮小了27.5%,進一步提升了駕駛視野。當然了,A柱只是減重的冰山一角,全新一代君越通過使用大量結(jié)構膠進行車身連接,使強度提升20%的同時還減重不少。光靠減重,便可實現(xiàn)百公里油耗降低0.4L,優(yōu)勢相當明顯。
綜上所述,車企不惜花費巨資,甚至還要背負被消費者誤解的風險進行減重,并不是成本使然,而是為了車型表現(xiàn)出發(fā)。既然這么好,車企們都是怎樣著手減重的呢?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。
優(yōu)化車身框架
從上面幾款車型就能看出,它們在車身減輕過程中都采用了優(yōu)化車身框架的方案。車企在設計之時會通過建立3D受力模型,在保證車身安全性還有車輛抗扭剛性的情況下,優(yōu)化框架力學設計,減少不必要的部件出現(xiàn),從而達到減輕效果。
替換材料
在以前汽車工業(yè)還不成熟的階段,大部分車企都喜歡在車型上做加法。這就使得,車身重量越來越大。如今在材料科學的進步下,除了寶馬5系外,同級的奧迪A6L、奔馳E class等高端車型的車身結(jié)構件,都紛紛采用更高成本的高強度鋼材、鋁合金,甚至碳纖維作為替代品。這樣的做法在保證了材料強度以及剛性之余,也進一步降低了車身重量,從而拔高車型各方面的表現(xiàn)。
除了結(jié)構框架外,車身覆蓋件也是減輕車重的重要途徑之一。路虎、捷豹、阿爾法羅密歐等注重動態(tài)表現(xiàn)的品牌車型,在追求車身重量方面還要來得更為極致。這些品牌旗下的車型車身覆蓋件大多會采用鋁合金,甚至碳纖維取代原來的鋼材質(zhì)。當然了,這部分車型在發(fā)生車身碰撞時,由于材質(zhì)的不可修復性,其維修費用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。
發(fā)動機減重
相當一部分改裝愛好者都知道,鑄鐵發(fā)動機在耐用性以及質(zhì)量方面相當強勢,但時下新出的車型反而更為傾向使用更輕的鋁制發(fā)動機。原因無他,在不經(jīng)改裝的情況下,通過發(fā)動機應用鋁制材料,輕輕松松就可以讓車身輕上幾十公斤,車企又何樂而不為。
內(nèi)飾減重
你有聽說過減配還要加錢的嗎?有不少跑車品牌就有追求極致性能的細分車型,其為了追求更為輕巧的車身,通過拆除車輛舒適性配置,甚至連車廂內(nèi)部金屬件都直接裸露,為的就是減重。更重要的是,在“減配”之下,這些車型往往定價反而要更加高昂。有錢人的世界,大家不必去懂。
茶哥之言:
車型減重,既能提高車型加速性能、剎車表現(xiàn),還能降低車型油耗、提升車型動態(tài)表現(xiàn),可謂是“既讓馬兒跑,又讓馬兒不吃草”。
毫無疑問,車重減輕并非大部分消費者所想那般偷工減料,相反減重之下還可能會增加制造成本。但也正因為有認識誤區(qū),相當一部分車企在減重后都不會將這樣的賣點拿出來宣傳,主要的原因就是怕了輿論導向?;氐奖疚淖畛醯膯栴},如果你知道你的愛車相比老款輕了100公斤,你的反應又是什么?